周末去健身,在游泳馆看到一位妈妈带着五六岁的女儿学游泳。
小女孩是第一次学游泳,妈妈怎么说都不肯下水。
最开始,妈妈还耐心地开导她,鼓励她“要勇敢”,承诺给她“买想要的玩具”。
可小女孩依旧有些磨蹭。
妈妈终于忍不住爆发了,大吼道:
“今天不下水,就别回家!”
小女孩“哇”地大哭起来,不得不在妈妈的大声训斥中开始上课。
即便开始上课,但眼里却是藏不住的恐惧和委屈。
身为父母,我特别理解这位妈妈的无奈。
如何搞定孩子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。
我们都知道“发脾气”给孩子带来的伤害。
其实,除了发脾气和讲道理,我们还有很多方法解决问题。
来看看心自由教育老师总结的解决方式吧!
发脾气和讲道理是最没用的教育
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学著作《爱弥儿》中反复提到:
“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发脾气、讲道理和刻意感动。”
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。
一个小女孩不知犯了什么错误,被父母教育后情绪激动地回到自己屋里。
妈妈跟在她身后喋喋不休地问:
“你今天的事情是错的还是对的?”
“错了改不改?”
“该不该得到教训?”
即使在小女孩承认错误后,她依然步步紧逼:
“你的态度怎么这么不端正?”
视频中的女孩明显已经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,她声嘶力竭地反问:
“怎么样?”
“那又怎样?”
短短两分钟的视频中,她咆哮着说了7次“怎么样?”
女孩的情绪已经开始崩溃,可父母没意识到问题在哪儿。
一次次“耐心”地说教,却一次次引来孩子愈演愈烈的反抗
这中间到底哪儿出问题了?
其实,孩子能否心服口服地认识错误,首先取决于孩子当时的情绪,而不是你的道理。
真正的沟通要走进孩子心里
演员孙俪曾在微博上分享过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。
她说:
“当孩子有不满,愤怒,悲伤的情绪发生,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。
不要说教,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,支持他,鼓励他,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。”
对于孙俪的看法,深以为然。
真正的沟通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,走进他们的内心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,用最恰当的方式作出回应。
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,父母需要有2个“一”:
1.一双倾听的耳朵
一位妈妈在知乎上提问:
“女儿今年上大学,要用被奖励的钱买LV包,我应该怎么对她说?”
其中一个高赞答案说:
“如果是我,我什么都不想说,我想听她说。”
是啊,孩子为什么要买LV包?
是喜欢这个牌子,还是看同学用过?
是期待了好久,还是一时心血来潮?
从爸妈的小女孩儿变成父母不了解的少女,孩子是什么时候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?
这些都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最应该了解的。
遗憾的是很多时候,我们总是在想怎么去说,却忘了如何去听。
当孩子愤怒发脾气时;
当孩子哭闹不肯配合时;
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;
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如何制止或改变孩子,而是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。
我们有着两个耳朵一个嘴巴,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。
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。
2.一双客观的眼睛
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的《非暴力沟通》一书中,有这样一个观点深受读者赞同:
不带评论地观察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和基础。
在亲子沟通中,更是如此。
因为,任何对他人的评价都会夹杂着我们不自觉的需要和价值观,影响我们对真实现状的客观了解。
想想我们是不是经常这样:
孩子没完成作业时,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他又不好好学习;
孩子拒绝参加比赛,我们立即想到他是贪玩想偷懒。
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没完成作业会不会是因为孩子身体不舒服?
不想比赛是不是因为他想干其他有兴趣的事?
在没有弄清楚状况前,很可能我们会用自己的偏见和固执阻碍了和孩子的交流。
作为父母,我们只有在心态上做到不评判孩子的行为,才能真正接纳孩子,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。
其实,对于孩子,不只要用力去爱,更需要用心感受他们内心的需求。
你真的共情了,孩子会知道的。
想让孩子听,试试这样说
当你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理解他们,就达到了沟通的第一步。
但是,想让孩子配合我们往积极的方向发展,作为父母我们不妨用点儿“小套路”。
比如,你想让孩子努力学习,不要发脾气逼他学,也不用讲道理教他学。
用“我知道”代替“别闹了”
在《不可思议的妈妈》中,演员胡可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圈粉无数。
每次小鱼儿哭闹,她都能立刻安抚孩子的情绪。
小鱼儿在水堡因害怕而哭泣,胡可说:
“我知道你有点害怕,但是你表现很好、很勇敢,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。”
小鱼儿因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发脾气,胡可说:
“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,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,但是这是规则……”
简简单单的“我知道”三个字,意味着接纳和共情,让孩子感受到了理解和爱。
这样的方法,远比一句粗暴的“别闹了”要管用。
用具体感知代替空洞说教
孩子不喜欢刷牙,可以说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。
讲道理、威吓、恐惧都收效甚微。
而孙俪是这样做的。
她给孩子看了一个名叫《高糖陷阱》的纪录片。
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血淋淋的图片,让孩子直接感受到不好好刷牙的严重后果。
不用家长多说,孩子就自觉刷牙去了。
很多时候,用事实说话,让孩子亲身感受,比一万句苦口婆心的道理都管用。
有人说,在亲子沟通中,你有多对,就有多错。
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空洞的道理,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交流。
愿所有父母都能用智慧和爱,实现跟孩子的亲密沟通。
如果家长您在
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请尽快联系我们,在心自由教育师资团队的专业力量介入下,尽快帮您解决问题。(可直接在后台留言,免费咨询。)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