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,网上一段视频看得人心惊肉跳。
有个13岁女孩反锁卧室门,爬到了6楼窗台,想要跳楼。
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,打算破门而入。
没想到女孩情绪非常激动:“你们敢破门,我就敢跳下去!”
救援人员急得直冒汗。
可女孩的妈妈却气呼呼地站在一边,抱着膀子一声不吭。
救援人员建议妈妈先给女儿道个歉,把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说。
没想到正在气头上的妈妈脱口而出:“我不可能给她道歉!”
救援人员一听这话当时就急了,忍不住问这位妈妈:
“你知道她现在在哪里不?她是你亲生的不?
道歉的话如果你说不出口,我教你,你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说。”
没想到当妈的还是特别倔强,后来,在救援人员的反复劝说下,妈妈才肯放下面子跟孩子道歉。
趁着女孩跟妈妈对话的功夫,救援人员火速破门。
这时候,女孩的爸爸又气呼呼地想第一个冲进去教训孩子。
要不是被及时拦住,整个救援过程都有可能功亏一篑。
谁知道正处于崩溃边缘的女孩,看到爸爸那张愤怒的脸,会不会真的跳下去呢?
万幸的是,女孩最后被成功救了下来。
评论区里,网友们炸开了锅。
有网友说:
“这一家人都是犟脾气,父母也是不懂事,都啥时候了,还跟孩子较劲?”
为什么当孩子进入青春期,我们会觉得孩子像个刺猬,难以管教?
他们真的是“翅膀硬了”?
真相,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。
青春期的孩子,
极易冲动,千万不能“硬碰硬”
很多父母都深有体会,青春期的孩子,“吃软不吃硬”。
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,在各种激素作用下,往往像一个火药包,一点就炸,出现强烈而极端的情绪。
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小大人,不想再受父母束缚。
可现实却又做不到离开父母去独立,因此看起来格外叛逆,矛盾。
卢梭曾经说过:“青春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。”
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,情绪特别不稳定,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这时,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变化,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节奏,就很容易出事。
南京有个13岁男孩,因为爸爸总是拿自己跟别人家
成绩好的孩子比较,负气离家出走。
被民警找到时,男孩委屈得直哭:
“爸爸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,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孩子比,他不喜欢我。”
长春有个13岁女孩,因为和妈妈生气,竟然把美工刀掰成三段,吞进了肚子。
要不是抢救及时,后果不堪设想。
而那个在学校走廊被母亲当众扇耳光的14岁男孩,则一时冲动从窗台跳下,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。
青春期的孩子,情绪容易冲动,很多时候表面若无其事,其实内心早已崩溃。
和他们硬碰硬,其实无形中在激发孩子的逆反意识,把孩子逼向家长期望的反面,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,让事情变得更糟。
李玫瑾在提到青春期孩子的养育时,特别指出:
“十二岁以后,父母要学会示弱。
总的来说,就是小时候斗勇,大了就要斗智。”
当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后,会变得敏感冲动,特别容易和父母争吵。
作为父母,要学会和孩子服软和示弱,而不是扩大和激化矛盾。
放一放架子,搁一搁面子,成为“稳住”孩子的那个人,而不是“击垮”孩子的那个人。
青春期的孩子,
自尊心极强,请多一点尊重和理解
视频中,这位妈妈后来终于妥协了,在门外对女儿说:
“妈妈如果有说错的地方,给你道歉。”
话音刚落,女孩哇得一声哭了出来:
“你知道你刚才那样说话,有多伤人吗?”
青春期的孩子,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,自尊心会特别强。
他们希望被尊重,被理解,需要一个民主,平等,宽容的家庭环境来接纳成长。
但生活中,很多父母往往忽视了这一点。
给予青春期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尊重,才不会“越管越反”。
为此,这几件事,父母千万要注意——
别当众教子,避免辱骂和当众批评孩子。
不要偷听孩子打电话,不偷看孩子日记。
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,认真倾听孩子说话。
青春期的孩子
大脑发生了改变
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定义为10到20岁,但脑发育成熟要到25岁才能完成,所以这年龄段的孩子正经历着“身心风暴期”。
“全熟”的身体却只有“半熟”的大脑,导致了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更易冲动,爱做傻事。
青春期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达到了峰值。
这种“多巴胺井喷”式分泌,会给他带来极大的愉悦感。
有位心理咨询师朋友跟我讲,之前接诊过一个14岁的男孩,他就是典型的青春期症状,顶嘴不服管,只用了一年时间就从三好生变成了网瘾少年。
朋友说,这个孩子原本学习
成绩挺好的,但自从初一期末得了班级第一,成为三好生,被父母奖励了一台PSP起。
就陷入了整天整夜网游的世界里,直到开学依然如此。
结果一个学期过去了,直接掉成了班里后几名。
就诊时,男孩委屈地说:
“医生,我也知道网瘾不对,但就是停不下来……”
这是因为当孩子享受过多巴胺带来的快乐和奖励后,会形成链路依赖和成瘾循环。
原先能让他体验到做某事的快乐,会在青春期时翻倍增长。
加州大学神经学家研究发现,孩子在青春期会表现出“过度理性”。
做事前他的大脑会主动评估,但放大了积极的结果,降低了消极的结果。
比如,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。但如果一个孩子躲在厕所偷偷玩手机,他被老师发现和同学举报的概率是50%,他就会铤而走险,因为他更看重那50%不被发现的概率。
而盲目乐观和短视,让孩子发生危险的概率大增。
此外,在青春期,大脑会断掉不常用的突触连接,同时生长出新的神经元,重新构建了大脑的神经网络。
所以致使青春期娃的大脑会出现短暂的混乱期,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变化,比如爱钻牛角尖、抗挫能力差。
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心理疾病爱找上青春期孩子的原因。
之前就有研究表明,青春期的孩子罹患抑郁障碍的比例翻倍,女孩患病比男孩多一倍。
其实,父母子女一场,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。
而青春期,正是这场别离中最难熬的阶段。
青春期的孩子,如同悬崖边上的花,既有旺盛的生命力,也有未知的风险。
对于父母来说,这段时间真的很难搞,会生气,无奈、心力交瘁,甚至常常充满挫败感。
但对孩子来说,尽管麻烦不断,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有句话说,青春期是家长走近孩子的最后机会。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