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会有人问:
同一个班级,同一个老师,同样的教材和在校学习时间,为什么教出的孩子千差万别?
正如教育家冯那斯基说:
“孩子成为什么样,全靠父母塑造。”
每一个学霸的背后,都站着优秀而凌厉的家长。
一位资深班主任坦言:父母在这4件事上狠抓,更容易养出学霸孩子,所有家长都要知道!
01
自律
人为什么要自律?
有一部治愈全球2亿人的短片给出了答案:
因为人生,不会给你想要的,而是给你应得的。
超励志短片:《保持自律》
你想在千军万马的高考中胜出,首先要做到自律,日复一日的练习、总结、反思,在枯燥重复中磨炼自己。
安德雷耶夫说过:
“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。”
唯有自律,能让你脱颖而出。
广东卫视《社会纵横》栏目中曾做过一期节目——“考霸”的秘密。
节目请到了那个当年高呼“多拿1分,干掉千人”的衡水班长——李松,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。
节目中提到了衡水中学紧凑的作息时间,几位观察员看完后都表示有强烈的压迫感,让人喘不过气。
6点做早操,起床铃一响,他们来不及洗漱,迅速奔赴操场;
7点晨读,很多学生为了避免犯困站着读书;
8点开始上课,有的学生只能利用课余间隙去刷牙洗脸;
12点的午餐时间,有不少同学边排队边背单词;
……
把自律当成一种习惯,才会遇到更优秀的自己。
02
阅读
知乎曾有一个热门帖子: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?
评论中的高赞回答这样说道:
书读多了,当你看到夕阳余晖,孤雁翱翔,你的脑海浮现的是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而不是“太好看了”“好多鸟,好多大鸟”。
从应试角度来看,经常阅读的孩子,会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,语言表达能力更强,有助于孩子写作能力的提升。
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就尤为重视阅读积累。
她的学生至少积累了100多个寓言故事,200多余古今名言警句,300多首古今诗词,1000多余条成语。
因此她的学生都能出口成章。
从长远来看,我非常赞同这段话:
读书的“用”,不在眼前,不在当下,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,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、新鲜、水灵时的生机勃勃,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。
它是一种无形之用,是一种潜移默化,它能融进你的血液、精神、行动之中,悄悄地对你的生活、环境发生作用,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。
比如最近火上热搜的新东方英语老师董宇辉。
他在直播间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读书人的魅力,介绍儿童读物,他能够随口说出成吉思汗的经济、政治背景,直播过程中更是金句频出。
当有人质疑新东方直播卖货会提前准备文案时,董宇辉自信地说:
“不需要,我们张嘴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读过的书。”
“鸟欲高飞先振翅,人求上进先读书。”
父母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就请从陪伴孩子阅读开始。
时间长了,孩子便会爱上阅读,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稳赚不赔的投资。
就像网上很火的那句话:
“我始终相信,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,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,帮助我表现得更加出色。”
03
习惯
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:
“家庭是习惯的学校,父母是习惯的老师。”
研究表明:大部分的学霸并不是天生的,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,而小学阶段就是关键。
父母想让孩子在未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,就要未雨绸缪,早早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。
父母狠抓课前预习的习惯,孩子学习更轻松;
父母狠抓课后复习的习惯,孩子知识记得牢;
父母狠抓珍惜时间的习惯,孩子做事不拖拉;
父母狠抓提前计划的习惯,孩子目标更清晰;
父母狠抓独立生活的习惯,孩子适应能力强。
有句话说得好:
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,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,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,好
成绩都是帮出来的。
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,都凝结了父母的心血和智慧。
04
哲学家柏拉图说:
“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,决定他后来往哪走。”
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,
家庭教育里,深藏着孩子的未来。
自律,是孩子成才的法宝;
阅读,是孩子一生的财富;
习惯,是孩子成长的金钥匙;
坚持,是孩子实现理想的阶梯。
教育路上,你不对孩子“狠”一点,别人就会他“狠”,父母狠抓以上4点,孩子想不成才都难。
孩子的习惯就是父母的习惯,家庭教育归根到底,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育自己。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