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佛大学曾对2021届新生进行过一个背景调查,其中包括了这些学生的学术、生活以及家庭情况。
结果发现:
将近30%的新生,父母或亲戚曾是哈佛校友,还有46%的学生来自于超级富豪家庭。
这些冷冰冰的数字,似乎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:
寒门再难出贵子。
那么,既没有高学历,也没有足够经济基础的父母就只能投降、认怂了吗?
当然不是。
在我看来,普通父母照样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为孩子寻找攀登的着力点,同孩子一起杀出一条生路来。
在孩子小时候用高质量的陪伴
给他安全感和归属感
网上关于颜宁父母的资料并不太多,但我依旧从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:
1977年,颜宁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一个小山村里。
虽然出生在农村,家境也不算富裕,但她的父母却给了身为女孩的颜宁足够的重视,和高质量的陪伴:
小时候,母亲一有时间,就会给颜宁读故事书和报纸;
后来,因工作变动,父母有了去北京的机会,他们更是义无反顾地带着女儿一起,举家搬往了北京。
正因如此,颜宁的童年才能如此轻松惬意。
安全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,是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该得到的礼物。
而这份礼物,很多时候就源自于父母的关心和陪伴。
1946年,英国开启了一项长达70年的纪实追踪,通过跟踪记录七万个孩子的成长轨迹,试图找出杰出者背后的原因。
最终发现,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受到家庭、社会和经济水平的限制,一生平庸卑微。
但也有20%低收入家庭的孩子,打破了这一规律,成功逆袭。
研究人员发现,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:
他们从小是由父母陪伴着长大的。
其实,对小孩子而言,他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多好的条件、多大的房子。
而是发自内心的安全感,和“我很重要,我的家人很爱我”的信念。
当孩子到了青春期“抓大放小”
为孩子规划负责
和大众印象里擅长“鸡娃”的父母不同,颜宁的父母对她并没有太多的要求。
所以,学生时代的颜宁有大量自由的时间,打沙包、玩扑克、听评书、读小说......当别的同学奋笔疾书为高考备战时,颜宁却正躲在图书馆看散文诗集、抄写诗经。
但他们也并非真的什么都不管。
在颜宁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上,他们都给出了宝贵的建议:
一次,是在文理分班时。
虽然当时的颜宁立志成为一名作家,但班主任和父母都看出了她在理科方面的天赋,建议她学理。
而颜宁也听从了父母的建议。
第二次,则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,出于就业的考虑,父母建议颜宁学医。
不过这一次,颜宁没有听话,而是选择了当初相对冷门的生物学专业。
这种做法,让我想到了作家刘娜曾在文章中写过的一段话:
她说,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,是51%对49%。
什么意思呢?
就是说在家庭这个小生态系统里,父母是控股51%的大股东,要对孩子的大方向负责,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有立场有决断。
而其余的49%,都归于孩子自己。
因为孩子也有独立的思考和人格,值得被看见和被尊重。
孩子成年后学会放手
给他尊重与祝福
之前,北大女孩钟芳蓉因报考考古专业,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冷嘲热讽。
有人说,考古冷门,不好找工作;
有人说,作为农村孩子,还是应该更实际一些。
但钟芳蓉的爸爸,却没有理会这些声音,而是坚定地跟女儿站在了一边:
“农村人最主要是担心钱的问题,但是女儿对金钱看得比较淡,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。”
钟芳蓉的爸爸,不过是最平凡的父母。
他或许不懂什么教育理念,也没有太多的教育方法,但他明白:
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终究是要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,作为父母,只能尊重并祝福她的决定。
正如龙应台在书中所写的:
“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
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。
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”
放手,不是放弃去爱。
而是用另一种爱的方式,站在孩子的身后,目送着他们羽翼丰满,自由地飞翔远方。
知乎上曾有这样的一个问题:你觉得寒门难出贵子吗?
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这样写道:
寒门相对来说,会比较难出贵子,这是因为寒门中有些父母对教育不够重视,而且很多父母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归,完全没有时间去管孩子。
而寒门想要出贵子,关键就在于父母对教育的理解和践行。
事实上,正是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每一份心血,铺就了他们未来道路的一砖一瓦。
作为普通人家的父母,既然没办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,更多的教育资源,不如就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、负责任的兜底以及适时的放手。
这样,不说打破阶级的魔咒,至少孩子已然拥有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。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