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发现:
有些孩子一提到学习,就极其抗拒和厌烦,怎么催促和讲道理都无动于衷;
而有些孩子,几乎从不用父母去操心和逼迫,自发的就能投入到学习中,
成绩遥遥领先。
天生自觉的学霸,只不过是极少数。
天赋也好,家庭环境也罢,真正推动一个孩子不断努力、持续进取的力量,其实就是他们后天所修炼的强大内驱力。
那些自驱力爆棚的优秀孩子,父母大多做到了这5点。
01
套路
让事情变得有吸引力
把一对子女送进哈佛的虎妈于巾帼,在讲到小儿子时提到:
这孩子从小就不让人省心,每次让他练琴,他要么撒泼耍赖混时间、要么干脆不练;
为此,妈妈和他定了一个规矩:
“按时练琴,结束就可以看他最喜欢的动画;耍赖不练,这个星期都别想看动画;如果练得好,就可以增加看动画时间。”
这招果然奏效,儿子的练琴效率越来越高。
其实,大多数孩子小时候都不自觉,更不会主动安排学习,是需要父母推一推才能动一动的。
但是,过于强制性的外驱力,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痛苦,难以持久;
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坚持一件事,最该做的就是把这件事变得有吸引力,把它变为一种值得期待的东西。
阿留小时候背诵课文的时候,感觉特别枯燥,每次都不愿意背。
于是***妈灵机一动,想了个办法。
那时候阿留特别喜欢柯南的印章,妈妈就搞了一个柯南印章过来,他每背一篇课文,妈妈就在上面盖一个柯南印章。
于是,背课文对他来说变成了一件动力十足的事情。
日积月累之下,课本慢慢地就盖满了柯南印章,他特别高兴,还特意把课本像勋章一样保管在书房里。
一开始呢,阿留的确是为了拿到印章才背课文,但是时间长了,背课文就成了他的一种习惯,不需要旁人提醒也能自觉完成。
也就是说,他的外驱力已经不知不觉转化成了内驱力。
其实,孩子天生就有一颗求知欲旺盛、向上生长的心。
当父母想方设法让他感受到一件事的乐趣,并且逐渐养成习惯时,就是这个孩子内驱力的起点。
02
示弱
让孩子体会成就感
玩游戏时,如果难度很大,我们一般很难坚持,因为失败的感觉是很痛苦的。
而学习也是这个道理,过难的题目,就如同横亘在孩子面前的峭壁,恐惧感油然而生。
阿留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,计算题就老是出错,尤其是带7和8的计算,遇到一个就错一个。
他越是出错越不想练习,一看到数字就脑袋疼。
妈妈为此想了个办法,她准备了两张纸,写上一模一样的题目,两人同时做,做完之后互相批改。
结果妈妈老是出错,他反而做对的比妈妈多,每次都是他赢。
赢了几次之后,他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,后来做题的时候,就慢慢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,想要全部都做对。
其实,没有人天生喜欢被虐,想要孩子爱上学习,首先得让他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。
真正聪明的父母,懂得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,利用孩子的心理,用“示弱”的方式帮孩子找到成就感。
03
正向反馈
激发孩子的潜能
一位母亲曾经咨询过阿留:
我家孩子今年刚上初一,对学习没什么兴趣,记东西也很慢,被长期打击得没什么自信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?
阿留的建议是,先给孩子找到一个主攻学科,比如这学期就提升英语,要提高30分;
这期间要不断给孩子正面的反馈,当他真的提高30分以后,自信心和动力都会随之而来,之后再提高数学、语文也更容易了。
其实,学习本来就是一场漫长又枯燥的修行,有些孩子开窍又比较晚。
如果我们总是批评、打击孩子的自信,孩子就会产生抗拒心理。
所以,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及时的正面反馈,比如:
你今天作业完成得很及时,而且写得很认真,真不错;
你今天听课效率很高,吸收得很好,妈妈很为你开心;
亦或是给孩子一些积极正面的暗示——
积极的暗示以及正面的反馈,会温暖孩子的心扉,激发孩子的内驱动力,让孩子相信自己,爆发潜能。
04
《小王子》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:
“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,不是雇人去收集木头,不要发号施令,也不要分配任务,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。”
对孩子来说,也是如此。
父母如果只靠外力逼迫孩子,就算托得再高,早晚也会失去动力。
只有点燃孩子内心的一把火,培养他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,才能让孩子自由、自信、自觉的完成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。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