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发布校园霸凌报告:
在由18个国家10万年轻人组成的数据样本中,平均每4个学生就有1个曾经遭遇过校园霸凌。
次年,国内媒体曾做过一项校园霸凌公众认知调查,结果显示:
在参与调查的36000+网友中,超过一半的人亲身遭遇过校园霸凌,24.2%的人曾霸凌过别人。
而这些霸凌者中,约83.9%的人曾经被霸凌过。
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显示,校园霸凌已经在全球蔓延,几乎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在承受霸凌之苦。
“霸凌”二字,在数据面前显得格外狰狞。
经历过校园霸凌的人,都是怎么面对的呢?
01
23岁的陈泗翰没有青春,他最宝贵的七年是在少管所中度过的。
2014年的一天,陈泗翰一上学就被校霸李小东一众人堵在巷子里,施暴者扬言“一人一刀互杀”。
当已经挨过拳打脚踢的陈泗翰再度被刀刺伤后背时,他把自己手里的刀捅了出去……
这场因霸凌而出的争斗,最终以“一死一重伤”收尾,侥幸活下来的陈泗翰被判入狱八年。
2020年,陈泗翰假释出狱,尽管他生活里出现了长达七年的静止,却并不空白。
身处暗室,陈泗翰依然能收到朋友的来信,收获狱警的鼓励。
他考取了大专文凭,计划在未来成为一名执业律师。
霸凌曾毁了他的生活,却没有压低他满是自尊的脊梁。
面对霸凌,正确的姿势迟到,但没有缺席。
只是,并非所有人都这样幸运。
去年在海边结束自己生命的摄影师,在遗书中用大量描述回顾了自己在校园所遭受的暴力;
陕西省一名18岁高三女生跳楼身亡,疑似因为长期被同班同学辱骂;
安徽某地13岁女孩在厕所内被掌掴64次,体力不支晕倒;
辽宁某市5个孩子对男生施暴,不仅暴打、踹头,还将其下跪求饶的视频录下来,践踏被霸凌者的尊严……
霸凌事件出现时,我们瞠目结舌:只是个孩子,他们为什么这么残忍?
我们更关心的是:
那些人畜无害的孩子为什么被选中?为什么父母对孩子受委屈的事情一无所知?
02
曾经有人采访过被霸凌者: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被霸凌了?
有的人说:“小时候,我又矮又胖,同学都叫我小胖墩、小矬子,我一跑步,他们就在一边起哄,滚过来吧,小胖子……”
有人说:“拿到三好学生的第二天,我的课本就被画得稀烂,而那个人还洋洋得意地举着笔告诉我,是他干的。”
有人说:“我向老师告状有同学欺负别人,第二天我就成了被打的对象。
他威胁我,如果我不像他一样打别人,他就组织别人来打我。我知道打人不对,可是我又打不过他。”
被肆无忌惮地挑衅、被明目张胆地扭曲意愿,被要求无条件屈服,被欺侮后无力反抗,这些都是霸凌的底色。
03
而那些霸凌者的家庭,也有同样的特征。
大家可能看过《少年的你》吧,
施暴者魏莱,在老师、父母面前一副乖巧懂事的模样,私下里,靠欺负同学来取乐。
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差,背后真相令人唏嘘。
魏莱的父亲喜欢对她采用冷暴力,
成绩不理想时,父亲可以一年不跟她说话。
而魏莱的妈妈认为已经给了魏莱最好的教育,如果有错,也一定是对方孩子玻璃心,绝对不可能是魏莱的错误。
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同伴,魏莱把自己代入了父母的角色,希望通过扭曲的主宰,缓解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痛苦。
霸凌与被霸凌的根源,很多都在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。
人大多数的行为来源于过往的经历,大多数的创伤来源于父母,来源于父母说的话、做的事。
很少父母会意识到:
你说的有些话可能是笼罩孩子一生的雾霾,你所做的有些事是孩子一生都无法疗愈的创伤。
04
作为家长,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孩子远离霸凌?
1、学会管理情绪,从本质上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。
亲子教育的核心,不是教孩子如何做,而是父母要学会把握好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绪。
人只有在轻松、温暖、有爱的环境下,才会敞开、放松。
家长情绪稳定,孩子情绪稳定,才能有效沟通,不然就是在发泄情绪,带给孩子的只有创伤和噩梦。
2、听得到孩子的求救信号,及时干预。
很多被霸凌的孩子,曾经向父母求助,
而父母往往给出的答案是:“你打回去啊,告诉我有什么用?”或者“是不是又惹祸了?”
久而久之,孩子得不到支持,更加不愿给父母沟通,就开始自己用偏激错误的方式独自面对,最终酿成大祸。
3、父母无条件的支持,是孩子直面霸凌最大的底气。
不论发生什么,父母都是TA坚强的后盾,不会指责辱骂TA,会与TA一起面对。
我们学着倾听孩子,每个愤怒、悲伤、难过、害怕的情绪后面,都是他缺乏安全、没有得到肯定、认可和关爱的呼喊。
所有亲子问题的根源,都是爱。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