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群里,一位同学晒出了四年级女儿独自在家画画的照片,大家见了纷纷回应:“好乖,好认真呀!”
这位父亲说:“今年因为疫情,学校都没有开学,我和***妈都要上班,家里没有老人照看,孩子一人在家很不自觉,我给家里装了监控,随时查看她在干什么。她哪里做的不好,立马给吼过去。”
我问这法子管用么?孩子愿意么?
“管用呀,她要是在看电视,我这一吼立马电视就给关了。我装监控都是为她好,她没理由不愿意呀!”
同学言语里充满笃定,甚至有些骄傲,我却觉得不寒而栗。
试想,孩子如果知道自己的生活一五一十地完全曝光在父母眼中,会有怎样的感受?
如果父母自己被人随时监控,我们愿意吗?要是别人也说是为我们好,我们会配合吗?
01
以爱之名的监控
实质是对隐私的侵犯
南京一位14岁的男孩打电话报警,声称自己的父亲装摄像头监控自己。
很快警察赶到,父亲解释道:“孩子总爱熬夜上网,自己工作又忙,就想借监控监督孩子学习。”
孩子很生气:“你这是侵犯了我的隐私!”
爸爸理直气壮得反驳:“我监控你什么了?你有多少隐私?我是你什么人,我不可以监控你?”
视频看到这里,我竟一时语塞。
画面中,与冷静的孩子形成对比的是父亲的激动,他急得跳脚,激动地大声诉说着父母的忙碌和
焦虑。
我相信,这位父亲说自己忙碌是真诚的,我相信他的动机是想要帮助孩子,我相信他苦于没有别的方法。
孩子肯定也是幸运的,也是有觉悟的,在爸爸做出“监视”自己举动的时候,他选择了报警,他有保护隐私的权利。
可是他们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。
无独有偶,前几天,一位在家里安摄像头,监控女儿看书的妈妈上了热搜。
看完新闻的网友纷纷表示:突然想起了小时候,被父母支配的恐惧。
这位妈妈的女儿刚上一年级,为了随时监视孩子,她在家里安装了一个云台摄像头。
即使人不在家,也可以通过手机,看孩子有没有按时看书、坐姿是不是端正。
还时不时通过对讲功能喊:坐直一点。你在看什么书?怎么又看动画片?
不光摄像头前的孩子感觉到窒息,就连看这个视频的网友,都感觉到一阵恐惧的哆嗦。
被以“关心你”的名义,24小时监视着,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。
而有的父母,就算没装监控,也会把门把手砸了,留下一个恐怖的“黑洞”,正好可以放下一双眼睛。
“我再也不想在那个门眼里,看到你的眼睛了。”这是一个初中男孩对妈妈的控诉。
男孩李锦沅在一次和妈妈的争吵后,发现自己卧室的门把手不见了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个拳头大小,黑黝黝的窟窿。
有时候,客厅的灯突然熄灭,男孩下意识地回过头看。
猛然发现那个窟窿后面,有一只眼睛盯视着自己,那是妈妈的眼睛......
难以想象,此刻男孩会在心里留下多大阴影,说是恐怖片也不过如此。
装监控的爸爸妈妈,并不是不爱孩子,只不过他们习惯打着爱的名义,肆意干涉子女的生活,侵犯了子女的隐私和自尊。
在名为“为你好”的包装下,实质上是一种越界,更是一种不尊重和不信任。
而这一切的结果是,把孩子越推越远。
02
父母的控制欲
到底有多可怕?
如果说经历挫折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,我们的成熟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磨练。
那么,家人就是横在路上的第一道关卡。
家人无处不在的控制,直接成为子女痛苦的来源,杀伤力最强,也最无法抵挡。
14岁男孩的父亲,觉得孩子太小不配拥有隐私。
能够理解他想把孩子纳在自己羽翼下保护、督促孩子上进的良苦用心。
但父母没有想到的是,子女被他们360°管控的人生会有多痛苦。
在节目《朋友请听好》中,一位高中生的来信让人印象很深。
搬新家了,他本来很开心,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。
可没想到,父母以学业重要之名,坚持要在他房间装监控,以便督促学习。
在这位高中生看来,这是父母对自己极大的不尊重,严重侵犯了他的隐私,让他在家里没有一点自由。
为此他和父母发生了多次争执,但父母的态度始终很强硬,妈妈甚至还质问他:你一个小孩能有什么隐私?
为了让他心理平衡些,妈妈告诉他,自己同事家的监控都是背着孩子装的,自己能提前告诉他,就已经是极大的尊重了。
这件事让几位主播愕然,纷纷摇头表示反对。
何老师更是一语道破其中真谛:做父母的是有多不会教育孩子,才会用监控的方式。
家长总说孩子叛逆、和自己有隔阂,不知道孩子心里面在想什么。
殊不知,这种失去边界感的控制干预,正是亲子关系间最大的冲突来源。
也有家长认为,孩子的叛逆反抗是因为孩子还小,尚不能体会自己的良苦用心,等孩子长大成人自然就懂了。
然而,事实真的如此吗?
27岁的知名时尚公关小天,至今仍无法平静地讲述童年过往。
房门的锁被父母卸掉,只留两个空洞;
甚至洗澡时,妈妈可能随时就进去了;
手机密码被破译、日记被翻看、完全没有秘密。
......
这些,早已成年、独自生活的他仍无法忘怀,和父母间的隔阂也始终不能跨越。
这段童年经历也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,以至于在自家各个房间都安装上摄像头。
他必须要保证自己处在一个“绝对安全”的环境下,才能放松下来。
这些创伤,真的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,有些人可能需要一辈子去治愈疗伤。
正如一项研究结果表明:
“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、干涉隐私的人,会造成终生的伤害,长大后独立性差,依赖性强,无论在哪个阶段,幸福指数都更低。”
没有界限的爱,终将走向伤害。
可以说,父母过强的控制欲,是孩子的童年噩梦,更是一个家庭的灾难。
03
真正的爱是
允许孩子成为他想要的模样
《奇葩说》曾有一个辩题:如果可以一键为孩子定制完美人生,你会按下按钮吗?
陈铭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:
“如果我们让孩子按照我们所认为的完美成长,我们是在雕刻他,而不是像园丁一样的培养他。”
辩题中的“定制”,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控制?用我们自以为是的完美标准,给孩子一个索然无味的人生。
“妈妈,既然是为我好,为什么不能让我自己决定?”
一位长期被父母监视的孩子,流着泪说出这么一句话。
由此可见,孩子内心深处,是渴望得到尊重和独立的机会的。
把机会交给孩子,他们真的可以活得很好。
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:
“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,应该让他自己去做;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,应该让他自己想。”
父母们只要肯放开手,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,他们能做许多在父母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
今年广受争议的北大考古女孩在接受采访时,谈起自己的父母忍不住流泪:“谢谢爸妈理解,并支持我的选择。”
她的妈妈在接受采访,能感觉到有些局促,但更多的是淡定和从容:
“我们都不懂这些,孩子喜欢什么,就让她学什么,我们相信她。”
“我们相信她。”短短几个字,多么有力量,又是多么难得。
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一个“赚钱的专业”呢?但这位妈妈却把选择的权利完全还给了孩子。
这位妈妈不仅获得了女儿的感激,更得到了全网的尊重。
所以,我们不能一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,一边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。
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,但却不是你人生的延续。
所以,请不要再以爱之名控制孩子了,学会放手,允许孩子成为他们自己,最想要的模样,才是智慧的父母。
04
再爱孩子
也要用对方式
当然,我们也知道,没有家长是为了把孩子推开才严格管理孩子的。
所谓管控的本质还是出于,希望孩子能够走上正途,努力学习,成为更好的人,拥有更好的未来。
再爱,也要用对方式。
01
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
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,他首先是个独立的人。
看见孩子的需求、尊重孩子的意愿、接纳孩子的感受,是一切教育的第一步。
02
相信孩子的个人能力
帕萃丝·埃文斯在《不要用爱控制我》一书中写道:如果我们总“接受”别人对自己的定义,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。
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,觉得孩子能力不够、做不好,也会导致孩子的不自信,依赖于从别人的评价中找自己,却越来越迷失。
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出象牙塔,父母不能替他选择一辈子。
既然如此,不如早些放手,给他机会、多加鼓励,陪他早日练就独立的能力才是真。
03
充实自己,做孩子的榜样
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,不是光靠嘴巴去催孩子、更要用行动带动感染孩子。
与其天天守着监控和孩子博弈,不如把自己活成孩子的标榜,孩子自然会向你靠拢。
这,才是父母该有的力量。
涂磊曾说,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遇,唯有父母的爱,是为了分离。
不如先和自己和解,放开手,让孩子尽情拥抱属于他的明天。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