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听过不少家长说:
“我们家就一个孩子,6个人疼,疼都疼不过来,怎么舍得孩子吃苦。”
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家长:
自己节衣缩食,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;
给孩子处理一切事务,舍不得孩子动手帮忙做事;
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,不忍心看到孩子难过、失望、受委屈······
然而,哪里有不需要吃苦的人生呢?在孩子童年时代,哪怕父母可以给他无微不至的呵护,可总有一天,他需要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,处理各种困难和挑战。
没吃过苦的孩子,很难拥有沉稳、坚毅、耐性这些品质,通常缺乏独立性、责任感;心理脆弱、难以承受挫折;自控力差、不能坚持。
不可否认的是,埋头苦干、吃苦耐劳的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,可是,吃没有意义的苦,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,白白消磨我们的意志。
所以,吃苦教育不是要不得,而是要看吃的是什么苦、怎么吃,吃苦要吃得有意义。
吃低级的苦,就是为了吃苦而吃苦;而吃高级的苦,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。
壹
为什么要吃高级的苦?
什么是低级的苦?什么又是高级的苦?
有一句话可以诠释:
穷人吃得了生活的苦,但吃不了奋斗的苦;相反的,富人吃得了奋斗的苦,却吃不了生活的苦。
作为富人,把终身学习当成一种习惯。
深夜加班,但卓越奋进;压力巨大,仍迎难而上。
吃尽无数苦头,只因为,富人吃得了奋斗的苦,却吃不了生活的苦。
而作为穷人,可以接受没有空调的房间,蚊子叮咬也没有问题;
可以将一桶鸡蛋,坐火车携带2000公里以上;
可以为了省一元钱,步行一公里。
但不喜欢学习知识、读书、拼搏。所以,穷人吃得了生活的苦,却吃不了奋斗的苦。
1.让孩子吃低级的苦,那他只配得到低级的乐
吃苦和享乐是一对反义词,同时,它们也是共生的关系。
如果你认为让孩子吃野菜、住山区是吃苦,那么相应的,孩子渴望的乐,就是吃穿不愁、生活安逸——物质上的匮乏是低级的苦;
如果你认为徒步穿越沙漠、去少林寺打拳是吃苦,那么相应的,孩子渴望的乐,就是吹着空调睡觉、葛优躺——纯粹体力上的折磨也是低级的苦。
这些低级的苦,对应着低级的乐,不过就是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要求,不过就是吃喝玩乐,有多大意义?
所以,让孩子“吃苦”,究竟是为了什么?
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、坚韧不拔、不怕困难的淡定心态......而这些,是要吃更高级的苦才能得到的。
比如,刘国梁女儿得了世界高尔夫少年组冠军,乔布斯女儿赢得马术比赛冠军,马伊琍大女儿是全国拉丁舞比赛冠军,李湘女儿才9岁一幅画就能拍出12万元的高价......
这些事件都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,在持续的训练中“吃苦”,最后获得引以为傲的
成绩。
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学会了“贵在坚持”。这才是“吃苦教育”的目的,这样的“吃苦”才有意义。
因为它伴随着成就感,激发人愈发积极向上的心态:
越是极苦,就越能享受极乐。这乐趣是自我价值的实现、是努力得到的认同,是有尊严的,是令人骄傲的。
2.吃高级的苦,培养成长型思维
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:
那些
成绩好的孩子,没有一个是被家长、老师逼着学习的。
他们都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,持续不断地学习,并乐在其中。
这些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,有着强大的内驱力,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,因此越战越勇,最终走向成功。
而吃高级的苦,正是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机会。
贰
怎样教会孩子吃高级的苦?
有一个朋友,琴棋书画各种才艺都略懂一些,在一群没有特长的朋友面前显得尤其鹤立鸡群,但是她自己很清楚,在内行人看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。
她说:
“小时候妈妈送我去各种兴趣班,但大多数都是坚持了一两年,然后慢慢的放弃了,虽说什么都懂,但却又都上不了台面。
我的一个同学,她小时候也是上了很多班,我们商量着一起对抗父母,我父母随了我的心愿,没有逼迫我上兴趣班了,但是朋友的妈妈很强势,让她继续上兴趣班,不过还是比较开明,让朋友选一个上就可以。
然后现在朋友已经成为一名舞蹈家,全国各地去演出,而我还是一个普通人而已。”
很多孩子会问父母:
“你为什么要逼我去上兴趣班?”
有些父母妥协了,然后孩子长大后又问父母:
“你当初为什么不逼我一把?”
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是被自己逼迫着成长的,父母们也希望孩子带着热情去学习,去发现另一个自己,但是如果孩子们自己无法成就自己,那么父母的逼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。
然而,“逼迫”并不容易做到,一不小心,可能就适得其反,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,一发不可收拾。
那么,应该如何“逼迫”才能让孩子能够自发地坚持下去呢?
首先,父母要给予足够的爱和鼓励。
给予认同,并疏解情绪,这才是在感情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。
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耐烦的情绪,更不要在孩子处于情绪中时,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。因为这时讲的大道理,对孩子来说都是无用的。
其次,允许孩子有一个心理上的缓冲期。
告诉孩子一段时间内可以消沉、低落,可是期限到了,就要化悲伤为动力,继续努力前进。
然后,引导孩子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。
告诉孩子,如果目前不具备某种能力,只是暂时的,没关系。
强化训练,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,就会越来越擅长。
简单的做法是,当孩子因为做不好而发脾气或想放弃,表达出“我不行”的状态时,一定要先蹲下来,温柔但坚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,非常肯定地对孩子说,“你只是暂时不行,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”,然后带着孩子一起想解决方法。
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平静和信任的力量,更是一份转变视角的能力。
孩子都要慢慢教,慢慢学,“做不好”没关系,如果父母也对孩子说“你就是做不好了”,那就是对孩子能力判“死刑”了。
人的一辈子这么长,很多困难都是暂时的,继续努力至少可以比现在做的更好。
通过努力学习,我们就会成长,而成长就是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。
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孩子相信,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。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