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岁男孩应该是充满活力,朝气蓬勃的时候,整天没有精神是不太正常的。但是需要先搞懂家长口中的没有精神是哪种,也许孩子只是性格内向没有那么活泼。如果确实是整日没有精神提不起劲,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身体原因,如没任何问题,就可能是心理问题,可能是最近遇到了不开心事情或者学业压力太大。
一、孩子对什么都没兴趣,可能是一种心理寂寞或疲劳的表现。生活内容过于单调,沉重的学业压力过大,导致孩子心理慢性疲劳。
如果是这样,家长设法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,让孩子轻松起来,快乐起来。如果家长总是很沉闷,家庭气氛僵化、压抑,孩子慢慢就会变得对什么都很淡漠,对什么都不感兴趣。
可采取如下措施改善孩子的状态:
1.每天晚上带孩子跑跑步(不能少于40分钟);
2。临睡前听听轻音乐,比如:绿袖子,潜海姑娘,溜冰圆舞曲,幽默曲等;
3。吃些油炸食物,香蕉、山楂糕等改善情绪的水果;
4。多和孩子沟通。有些父母除了学习的事之外,从不和孩子交谈。孩子会很讨厌和父母交流;
5。每周周末下载一些好的片子和孩子一起观看,找共同话题讨论交流;
6。隔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唱唱卡拉ok,唱歌能很好宣泄不良情绪;
7。让孩子分担一定家务,让他感到自己对家庭又担负的能力;
8。每周六、日带孩子郊游欣赏一下自然或田园风光;
9。每周六、日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做一顿美食。
二、孩子需要建立信念
1。孩子缺乏人生目标
这种状况常见于家境比较好的,或被父母过渡关爱的孩子。这种环境下的孩子衣食无忧,一切都不用操心。久而久之,内在动力受到压抑,变得懒散和怠倦,对周围人和事变得麻木不仁,疲沓淡漠。
如是这种情况,父母要减少对她的过度关爱。让孩子分担家务劳动,承担家庭事务,并减少物质上的有求必应。要求他关注家庭成员的感受并提供关爱行动。并引导孩子接触了解社会下层家庭同龄群体的生活状况,明白自己所在的社会状态让他通过对比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,并思考自己该朝着什么目标去努力。
三、缺乏自我实现感
即孩子不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,有价值的独特个体。他没有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。在实际生活中,他没有占到过舞台中心,他总认为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。体验不到自我实现的快感,因而内心压抑。如果是这样可以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。比如一个动作很笨的男孩,在学校甚么体育活动多被拒之门外,后来他有一个机会为看溜冰场的姐姐帮忙,一个暑假过去了,他已滑得很好。在一次同学结伴溜冰时,他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从此激发了他的好胜心,这种好胜心最后迁移到了学习上,他后来一跃由原来的后进生变为班里的尖子。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,家长要注意发现,并切入进去,将其开发出来,让孩子体验到成功。
遗憾的是,今天绝大多数中国家长认识不到,孩子在任何一个小的方面的突出长处都会带给孩子自信,促使孩子的上进心萌发。家长太过看重所谓从大处(学业)着手,而忽视了一些能使孩子内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些所谓小事。
其实家长只需做一点努力,先让孩子在小事上感到自己有价值,对他人有作用,是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,孩子的内心就会起变化。
让孩子体验到自我实现感,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有效。它能带给孩子快乐、自信和生活积极性、主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