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在“都是为了你”的漩涡里
全员都是受害者
家住北京的张姐,鸡娃之心秒杀曾经的热播剧《小舍得》。
因一门线上课与她相识,整个群几乎成了她分享育儿心得的天地:
她的儿子刚满四岁,已经集齐轮滑、练字、乒乓、钢琴、英语、编程、绘画七大课程。
每天早上,她会将自己早起制作的精致早餐拍照发在群里,“勉励”群里的姐妹和她一块照顾孩子的饮食;
后来偶然得知张姐常年自己带娃,丈夫因为和她养育观念不和,选择到另一个城市工作,夫妻关系透心凉。
她坦言,自己会在深夜里无数次崩溃,因为孩子倔强敏感的天性,也为了伴侣的“冷血”淡漠。
2
为什么“我是为了你”
会把孩子弄丢了
跨年回小城,听到一件奇闻异事:
从小到大都是“别人家孩子”的莎莎,在考取公务员后,选择不就职,以未婚先孕的状态要求家里同意她和网上认识的“爱人”结婚。
因为求助无门,莎莎妈找到了母亲,求她跟莎莎谈一谈。
母女决裂后,莎莎妈在莎莎所住的酒店门口大闹一场,哭着喊着她一定活不到莎莎生下肚里的孩子。
辗转联系上莎莎姐,才知道她为了不心软,直接拉黑了父母和所有亲戚的各种联系方式。
为什么这么绝?
你试试半辈子按照爸妈设定好的剧本走是种什么感觉?
如果你拒绝他们的提议,他们会从你小时候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说起......
我就想做一次我自己啊。
生活中很多父母发现,孩子在长大后,突然出现了“中年叛逆”:
只要是父母说的话,他们一概否定,父母希望他们往东,他们一定往西。
这时候已经无关错对,在小时候被束缚过的孩子在长大后迫不及待地为了反对而反对......
“都是为了你”,根本不是幸福来源,是以爱之名的捆绑,是会反噬的伤痕,也是撕开亲子关系的一把利器。
3
成功的教育如果有模板
一定是“专注自己”
有这样一个词,“PUA”。
我们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,不断地将孩子最不喜欢的“讽刺、挖苦、否定”灌输给他们,试图让他们屈从于爸爸妈妈的一切决定。
出发点也许是好的,但是路走着走着就弯了。
不要事事干预孩子,不要控制孩子,只需要“做”给他们看,在教育之前,先专注自己——
第一:让“为了你”变成“为了我自己”
将自己的经历,尤其是和父母、伴侣、孩子之间的关系好好回顾、梳理一下,寻找每一段关系中的问题,向内探寻自己想要什么。
第二:每天关怀自己、修正自己
每天花点时间关怀一下自己,不仅仅是吃得如何,开不开心,而是关怀自己的情绪与需求,不断发现自己的资源,给自己种花;
疗愈过去的创伤,给自己拔草。
在这样的大前提下,我们不妨试着在孩子面前释放情绪:
“你没有认真听妈妈说话,妈妈感觉很难过。如果你觉得妈妈说的不对,可以提出你的想法。”
4
父母之伟大,不在于牺牲,而是从不吝啬的给予,是成为一张目送孩子远去的单程车票。
只要我们不问回报、不计较付出全心全意的对待孩子,以己为榜样,即便一辈子不表达父母之爱,TA依然会知道。
“没有不优秀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”,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的漫长过程。
但问题出现的速度总是比学习解决方法的速度快一步,如果家长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,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,也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指导师的帮助,以免影响孩子的发展。